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求安定,朱元璋何以反其道而行,大肆诛杀功臣?

经济史话 2024-04-23 20:42:20

列位,欢迎来到照理读史

我国古代封建王朝,如果你有机会和君主打江山,那是不是你立下了汗马功劳,就一定能获得数之不尽,享用不完的荣华富贵呢?不一定的,也可能新王朝建立之后,第一个要杀掉的就是你,比如说长久以来很多人都要问,已经有了宋朝初年,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这样一个解决掉功臣的,兵不血刃,而且没有大规模流血的方法。为什么到了后代,比如说明代,明太祖朱元璋还要诛杀大量功臣呢?传统的很多话本小说,甚至杜撰了朱元璋炮打功臣楼,这样一个杜撰的情节。

说朱元璋为了把跟他打天下的老兄弟,一下子都杀光,干脆建了个功臣楼,把所有的功臣都请过来吃饭,然后一把火把这个功臣楼给烧掉,这个事儿是假的,但是确实明朝初年,从武将到文臣,和朱元璋打天下那些老兄弟,没几个有好下场的,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为什么朱元璋要这样对待他的老兄弟呢?我们当然明白,任何一个封建王朝建立之后,君主要考虑的事情就是,千万别有人要谋朝篡位,我这个权利来之不易,全天底下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我这个权利,所以我一定要把那些有可能,危及到皇权的人统统都杀掉,这样我才能安枕无忧。

但是一定要用杀的方法吗?为什么有了宋朝的珠玉在前,朱元璋却不能采用一个相对和缓的手段呢?这实在是因为,历史形势不同,导致君主不得不采用不一样的手段。就像有人说,汉武帝的时候就已经搞了推恩令了,很好地解决了藩王割据这个问题。可是后来不管是明代还是清代,都有了藩王之乱,为什么当时的统治者,不采用推恩令这种方式呢?这说明确实是病万变药亦万变。

不同的时代,我们只能用不同的手法,比较宋初和明初,我们就明白朱元璋诛杀老功臣,也确实是迫不得已,咱们这么讲吧,赵匡胤和朱元璋的起点是完全不同的,赵匡胤的起点,人家已经是朝中有名的大将了,尤其是五代十国那个时候,经常会有将领被黄袍加衣,所以赵匡胤不是第一个,他自己也以为不是最后一个。

因此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时候,他跟这些功臣讲得很清楚,你们跟我都是自己人,大家关系都非常好,你们对我有拥立之功,我对你们绝对是放心的,但是谁知道将来你们的手下,有没有可能为了荣华富贵,而给你们来一个黄袍加身呢?那个时候咱们就得兵戎相见了,得不偿失,所以赵匡胤的意思是,干脆你们把兵权都交了,安享荣华富贵,咱们还是老朋友老兄弟,每天吟诗作对喝酒取乐这不好吗?

尤其是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赵匡胤解除兵权这些人,实际上对大宋王朝的建立,没有多少军功,他们只不过旧日和赵匡胤同殿为臣,手里有点兵权而已。赵匡胤只是让他们从这个机构,调到了那个机构,兵权给你剥夺掉了,但照样高官得做骏马得骑,而明初的情况则截然不同,一方面朱元璋是起于微时的,朱元璋小时候日子过得太苦了,全家人都要饿死了,他没办法要到庙里去当和尚。

起兵之后,这些老兄弟说实话都是原始股,大家都为大明王朝的建立,出了汗马功劳,大明的天下是他们一块一块打下来的,这和宋初是完全不一样的。换句话讲呢,这些功臣良将,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们手底下的势力都非常庞大,朱元璋很难用一场酒宴,来彻底取消他们的兵权。

而另一方面,朱元璋也确实是起于微时,他见过人生的险恶,他和赵匡胤李世民这些世家子弟是不同的,往往他自己也带着一种自卑,你想他一个出家人,他一个要饭的叫花子,都能当皇帝,那么他身边那些老兄弟,任何一个人如果有点谋反之心,他都会觉得,我取代你朱元璋是完全有可能的。

当然其实朱元璋还遭遇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太子的问题。很早的朱元璋就把长子朱标立为太子,而且朱元璋有二十几个儿子,都封为藩王镇守一方,所以老朱家的实力,实际上是相当强的。如果正常交班的话,朱元璋可能觉得天下大势已定,他那些老兄弟掀不出什么风浪来,但是坏就坏在朱标得了病,暴毙而亡,死在朱元璋前头了。

所以朱元璋面临两个选择,第一到底选谁做他的接班人,第二就是选中了这个接班人之后,他要给接班人营造一个怎样的政治环境。在经过了长久的思考之后,朱元璋还是决定不选儿子,选孙子,要把皇帝的位子,传给自己的孙子朱允炆,但是朱元璋自己心里也清楚,本来传给儿子,你这个儿子能不能压服住创业的元老,这都不一定,何况是要传给孙子。朱元璋就打了个比方说,他从地上捡起一根树枝,跟他的孙子讲,我准备把这根棍传给你,可是这根棍上,统统都是各种各样的毛刺突出,你拿着这根棍会很不舒服,因此爷爷在世的时候,我得帮你把这根棍削得光滑一些,把所有的毛刺突出部分,统统给你削掉,这样你拿着这根棍才不会扎到手。

朱元璋的意思很明确了,跟他一块打天下那些功臣,说实话有哪个是你朱允炆能压服得了的,别说你,你爹朱标都未必能,所以朱元璋是迫于无奈,一定要在自己死之前,把这些功臣良将统统的一网打掉,以便让皇权凸显出来,让自己的孙子朱允炆,能够顺顺利利的把班接过去。

当然朱元璋千算万算,他没有算到政治是讲究平衡的,你把外戚的势力打掉,有可能有宦官,你把宦官的势力打掉,有可能有宰相和大臣,你把功臣良将的势力打掉,导致朱允炆一朝是无人可用,而朱元璋的多个儿子,早就被封为藩王,带兵在外。所以朱元璋固然把功臣良将打掉了,但是他的儿子们最后成了祸患,以至于靖难之役,朱允炆的皇帝位子也被别人抢去了。反过来讲,如果朱元璋真能给孙子,留几个能干的人的话,恐怕朱棣的造反之路就不那么顺利啦。

原作者:李承伟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