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除胸腔复杂超大肿瘤,30条哈达送进病房!跨越13年,藏族兄弟先后重获新生

四川健康 2024-05-09 12:40:49

4月29日,欧珠夫妇在美丽的藏族民居和青稞苗地里惬意合影,这里是他们的家乡西藏林芝,13天前欧珠以为自己再也回不来了……

从已经做好“回不去”的准备,到强烈的求生渴望、梦回故乡,再到回到静谧美好的故乡、真切地脚踏故土,在省肿瘤医院的帮助下,欧珠只用了13天。

——题记

4月23日,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病房异常热闹,洁白圣洁的哈达挂在一位位医务工作者的身上,与白大褂交相辉映。

人群中,两位藏族同胞不停地双手合十说着“谢谢”“感谢”,紧握着医生护士的双手,眼神里满是感激和信任,他们之间有什么故事?

胸腔内发现惊人肿瘤

半个月前,家住西藏林芝的欧珠由于胸痛,到当地医院做CT检查,一检查吓一跳——胸腔内长了个22厘米大小的肿瘤!

原来八年前,欧珠在一次常规体检时发现胸腔内有一颗微小的结节,然而他自己没有在意,一直没有向家人透露这个情况,也没有进行定期复查。

六神无主的欧珠找到哥哥索朗——一位癌症康复患者。

13年前,索朗因乙状结肠癌,找到省肿瘤医院大肠外科燕锦主任医师做了手术,术后一直没有复发,生活质量非常高。

这次弟弟患病,索朗与多年前的“救命恩人”燕锦联系,希望能到省肿瘤医院给弟弟做手术。听闻求助信息的燕锦将胸腔长肿瘤的欧珠介绍到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中心彭林主任医师团队。

肿瘤险恶,MDT团队迎难而上

彭林详细了解了欧珠的情况,发现情况比想象的复杂和凶险:欧珠如果不进行手术,巨大的瘤体将持续压迫推挤侵犯心脏大血管、气管、肺和食管等,并带来严重的后果——只有手术一条路可走。

但是,瘤体拥有丰富的滋养血管,如果不能预先识别、处理血管,会导致大出血,继而引发灾难性的后果——做手术危险重重。

同时,如不能完整切除病灶,还会存在种植转移的风险——治疗难上加难!

图为术前影像学检查

摆在彭林面前的一系列难题,需要他和团队综合考虑欧珠的病情和手术风险,做出最有利于患者的决策。

迎难而上,办法总比困难多,单打独斗不见得能解决问题,医院还有“重兵器”——MDT多学科联合会诊,专克这类疑难杂症。

省肿瘤医院MDT专家团队胸外科、影像科、放疗科、肿瘤内科、营养科的医生们一起,讨论可行的治疗方案,一切以患者利益为中心,制订了包括手术预案、麻醉方式、意外情况处理和术后康复等全方位立体化的预案。

手术前也需要做各种充分准备,血库团队积极充分备血,彭林与患者和家属进行了多次、充分的沟通,告知手术的风险和必要性,并取得患者与家属的充分理解和信任,为后续手术及康复阶段顺利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险象丛生,手术有惊无险

2024年4月15日,麻醉科团队按照术前制定的个体化、精细化的麻醉预案,开始了麻醉。顺利麻醉后,胸外科与手术室护理团队开始了这次高难度手术。

开胸以后,术前充分准备的大部分手术预案均无法实施,情况比想象的复杂危急很多!

手术视野目之所及就是一个巨大肿瘤和持续不断地大出血,巨大的肿瘤像横亘在挽救生命之间的一座大山,病人有危险!

事不宜迟,彭林果断决定快速拿出肿瘤以后再止血,血管钳大块钳夹瘤蒂和侧支循环的血管,钝性游离肺胸膜和食管等重要器官;与此同时,麻醉科团队、手术室护理团队以及血库团队等进行了紧张有序、高度协同的抢救工作,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艰难操作,出血6800ml——相当于全身血换了一遍,终于完整切除了这个巨大肿瘤,并成功保住了病人的肺、食管和大血管等重要器官。

图为手术术中

术后严密保驾护航

助力康复快速出院

手术的顺利结束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仍有可能发生。在ICU团队的精细治疗下,患者在ICU度过了危险期,术后第二天就转回普通病房。在护理人员精心护理下,患者第二天即下床活动,术后第六天康复出院。

图为术后第一天影像学检查

30条哈达送进病房

献上雪域高原的圣洁礼赞

2024年4月23日,欧珠在哥哥索朗陪同下,送来了30条洁白的哈达,满怀深情地感谢了跨越十三载、让兄弟二人重获新生的省肿瘤医院医护团队们!圣洁的哈达在病房飘扬,献上的是索朗和欧珠两位藏族同胞及其家属的深切感激和信任。

这样惊心动魄又感人至深的故事在医院病房时常上演,一代又一代的川肿人秉承“仁爱、敬业、团结、创新”的川肿精神,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冲刺着一个又一个医学高峰,在救死扶伤的肿瘤防治道路上驰而不息、竭尽全力。

来源:四川省肿瘤医院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