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教不改!央广网说话也不管用?这些专家“成果”又惹众怒了

风云闲谈 2024-04-15 20:20:27

记得前年央广网就对假日办关于五一放假前后凑的现象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但尽管如此,今年五一假日办照旧靠凑,前一个星期天,后一个星期六全部用来上班,而中间硬生生的凑出了两个周末加3天,总共5天的假期。不得不说,真得是难为假日办这些人了,为了搞一个放假计划,愣是请了一些所谓的专家和教授来“认真研究”这个计划。自去年和今年以来,央广网也不发声了,因为发声也没有用,人家假日办该干嘛就干嘛,该凑假还是凑假。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了,为什么这个假期安排计划虽然频频遭到国人诟病,但是假日办却是屡教不改呢?

        

就在前几天,央广网又发布了一篇文章《整治基层形式主义 从上级单位不乱下任务开始》。可以说,这个文章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当前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那么我们针对假日办的放假计划,是不是也同样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问题呢?我们大家都知道,放假计划只是一个时间安排,并没有任何的技术含量和科技含量,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放假计划,却被一些人当成课题去研究,而且还是国家顶级学府的研究员带领了30多号人整整调查研究了长达半年。我们且不说这中间需要花费多少国家财政资金,耗费了多少精力,关键是这种结果不但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反而却年年受到全国网友的一致批评,甚至连央媒都看不下去了,也下场来批评,实在是让人觉得非常的可笑。

        

而放假这种事情,既然关系到了全体人民的利益,而且网络目前这么方便,难道不可以通过网络调查的方式来进行么?每年的各个假期通过网络投票的方式,每人一票来收集排名前三的方案,再结合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实际,最后确定方案不就行了么?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把一两个人都能够解决的问题,却需要大张旗鼓的搞几十人的团队来调研,还要搞一群专家教授来论证,如果说这种行为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表现,我觉得他们一点都不冤,其实事实就是如此。就跟现在的教育一样,管孩子吧怕孩子承受力有限,怕会导致心理问题;不管孩子吧,又怕家长说自己不负责。于是乎,人性化教育出台了,分数也不能公布了,更别提在孩子犯错时进行适当的处罚了。但是尽管如此,尽管我们的教育方式如此的“科学”,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孩子越来越娇气了,也越来越不懂事了。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话说有一位专家下乡到农村调研,看到拉磨的驴子的脖子上都挂着个铃铛,驴在磨道转圈圈,铃在驴脖子上响叮当,就好奇地问老乡:你这驴子的脖子上挂着个铃铛有什么作用呢?老乡说我们让驴来拉磨,铃铛叮当响证明它在干活,铃铛不响就知道它在偷懒了。专家说,如果驴站着不走,不停地摇晃脑袋,铃铛不是也会不停地响吗?驴不是照样可以偷懒吗?老乡说:你说得也对。可关键是我们农村没有像你这么聪明的驴呀!如果驴子能有你这样的理论与实践,它肯定也会成为专家的,是不是啊?

        

所以说,我们的专家接受的都是一些相对层次较高的知识,面对的也都是一些相对比较复杂的局面,但是一旦出现这样简单的问题时,他们没有能够结合实际,而是“既要又要”,这就肯定会出问题的。就比如你让一个研究数学的教授来计算1+2的问题,他并不知道这是小学生的口算题,而是从多种可能,多种方法去论证这件事,这就容易出现极大的问题。因而,对比于一些专家来说,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应该是他们的职责,而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也是他们经常会犯的错误之一,就像上面的这则故事一样。

        

对于放假的这个问题,其实老百姓并没有想那么多,只是想简单的度过一个愉悦的假期,有时间就出去转转,没有时间就简短的休息一下。但是专家们想得非常多,不仅要考虑大众的休息时间,还要考虑国家的消费愿望,更要考虑到相关群体的平衡问题,这就把事情搞复杂了。说实话,如果真正想要通过放假来促进消费、拉动经济,那何不干脆多放几天,给老百姓更多的时间去消费?其实大家都知道,国家设置节假日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促进消费,也不是为了带动经济,而是希望在繁忙的工作之时,能够给大家一个安静的空间,一个能够让身心更加愉悦的时间而已。如果我们考虑得太多,反而会适得其反,因为消费并不只能靠一两个假期来实现,而是要靠长期的消费。

        

也正因为如此,尽管出动了庞大的团队,通过几十个人调查研究,最后专家论证的结果,其实还不如实在一点。要么就按照法定的节假日正常放假,要么就按照我前面所提到的提出方案,由网上投票的结果来确定就行。既不需要这种既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力的行为,又不会导致社会反感,还符合法律相关规定,何乐而不为呢?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