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都江南的王朝中,为何只有明太祖朱元璋能北伐统一全国

惊心鸟 2024-05-08 13:41:52

熟读中国历史书的人都知道,中国的大一统的政治格局是秦始皇嬴政开拓的,此后的历代王朝的建国皇帝都在追求着大一统的政治理想。然而在完成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中,绝大多数都是定都于北方,由北向南统一全国,达到了治世的顶峰。定都于江南和南方的王朝不少,他们的皇帝也积极以北伐的形势谋求一统天下,但绝大多数都以失败而告终。明太祖朱元璋是其中例外的一位,他定都江南重镇南京,却通过北伐驱逐蒙元势力,完成了中华的统一建立了大明朝。因此数百年代朱元璋能够以南统北的原因,一直成为学者们讨论的焦点。

关于朱元璋为何能逆历史规律而行,完成以南统北的历史伟业,历史学者们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朱元璋是马背上上皇帝,军事能力特别强,所以能够完成驱逐蒙元的统一大业。也有的人认为是朱元璋手下的徐达、常遇春等人是难得的历史级名将,这才能击败北方的蒙元大军。还有人认为是朱元璋占据了先机,抓住了北方干旱蒙元军队缺粮的战略时机。虽然这些说法众多,但其实上都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学者们说的这些原因的确存在,但却不是核心因素,治世在朱元璋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起到了一些助益而已。

从各方面的史料来分析,朱元璋之所以能够以南伐北的统一大业,核心的原因大概有如下几项。首先,朱元璋及其麾下的军队并不是单纯的南方军,本质上还是以北方人为主的军队。朱元璋虽然在南京建都,但麾下的军队骨干是以淮西人和淮北人为主的架构。在明朝初年最为著名的功勋集团,便是以淮西二十四将为首的。他们都来自于淮西地区,而朱元璋则是淮西出来的最后一个皇帝。在朱元璋麾下的名将中,号称万人敌的常遇春就是来自于淮北的汉子。他在加入朱元璋麾下之前的队伍,大多都是淮北人。

可以说朱元璋起家的家底都是由淮西人和淮北人组成的,他们虽然定都南京,但军队的主力并非江南人。淮西和淮北的人性格上与江南人完全不同,性情非常悍勇,并无江南士绅唯利是图的性格。淮西靠近中原,淮北靠近鲁南,风俗人情更像北方,所以人的性格也与北人相仿。虽然只隔了一条淮河,但无论生活环境,还是风俗人情,都与江南迥异。在工作上他们能够吃苦耐劳,在战争中他们有坚韧的战斗意志,所以成为朱元璋军队中的精锐。因此从军队组成上看,朱元璋统一中国并非是以南统北,而是以北建国。

除了淮西和淮北的军队以外,朱元璋在中期还接纳了大量的中原人。朱元璋本来是白莲教起义红巾军刘福通的麾下,他只属于红巾军分支的郭子兴部。因为红巾军最大兴盛时在中原建国,所以红巾军的战斗序列中有着大量的中原士兵。刘福通等人失败后,朱元璋以分支部分兼并了南逃的红巾军军队,所以他麾下也有不少北方中原的将领和军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因为元朝征用民夫修建大运河,而凤阳等地又出现了少见的旱灾。这迫使大量北方的灾民南下加入到朱元璋的队伍中,让队伍得以不断的壮大有了源源不断的有生力量。

从这一点上看,朱元璋统一全国与他之前的皇帝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拥有一支以北方人为主干力量的军队。这样的军队在战斗能力上远超南方军队,在面对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等南方的农民起义军军阀时,他的军队个体战力有着极大的优势,所以能打出以寡敌众的战绩,最终能平定江南,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当迎战北方南下的元朝军队时,朱元璋的军队由于北方人居多,所以并不会贪恋南方的繁华,反而有种打回老家去的气势。这样让他们的士气很高,作战意志坚韧,并没有南方军队离土作战的衰败之相。

除了军队组成趋于北方化之外,朱元璋的国家战略也与之前定都南方的开国皇帝不同。从三国时代的东吴孙权开始,定都南方的开国皇帝很多,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南方的门阀世家和官宦士绅作为执政基础。这就让他们的朝廷中掺入了大量的南方利益集团,在国家战略政策上不得不向这些利益集团妥协。在之前分析宋高宗赵构处死岳飞的原因时就提到过这种利益逻辑,南方士绅为了自己的利益,必须要牺牲北方人利益,所以以岳飞为首的北方将领就成为了朝廷的牺牲品,而他们坚持的北伐战略往往被南方士绅官僚所破坏。

但朱元璋与孙权、赵构等皇帝不同,他的执政基础并非江南的士绅和地方官宦门阀,而是最为底层的逃到江南躲避的北方百姓。这些百姓为了躲避北方的兵灾和旱灾来到南方,却又受到南方士绅门阀的盘剥,日子非常艰苦。朱元璋愿意带着他们打回老家去,他们自然是积极支持,并且在军队中表现出卓越的战斗力。而南方士绅官宦则非常反对朱元璋,他们暗中支持朱元璋的对手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等军阀作战,本质上是站在朱元璋对立面的。当南方三大军阀被朱元璋消灭后,士绅官宦中的反抗势力也无力阻止朱元璋北伐了。

因此在朱元璋安排的以徐达、常遇春等名将率军北伐驱逐蒙元的战争中,江南士绅和官宦世家并不能阻止朱元璋的北伐战略。一方面他们无法在大明朝的朝廷中形成足够的影响力,只有宋濂、刘伯温等寥寥数人的江南官员,根本不可能阻止北伐。另一方面由于三大军阀被朱元璋消灭,江南士绅损失惨重,他们暂时不敢跟朱元璋正面做对,面对朱元璋的北伐命令也不得不遵从。从政治基础关系来看,朱元璋时代的明军部依赖于江南绅士,而赵构时代的宋军却以江南士绅为基础,所以明朝北伐能够胜利,而南宋只能偏安一隅。

第三点核心原因在蒙元内部的经济结构,对于江南补给依赖过重,给朱元璋的北伐军队带来了天赐良机。在朱元璋之前的南朝军队北伐时,北方的王朝往往都是经济上独立自主的。不论是三国时代的魏晋,还后来的唐宋,北方王朝都能够自己养活自己。但蒙元不行,因为元朝建立后蒙元推行了复古化的政策,想要在北方平原养马,因而毁坏了农业的根基,所以元朝的经济非常依赖于江南。每年元朝朝廷都需要江南通过大运河北上运输粮食,才能支撑元大都的正常运营。当北方出现旱灾后,对南方的粮食依赖就更加严重了。

在元末农民战争初期,张士诚就以切断大运河运输线为威胁,迫使了元朝对他妥协撤兵。后来元朝为了摆脱张士诚的要挟,又向方国珍妥协,让方国珍经过海路向北方运输粮食。朱元璋消灭了张士诚和方国珍后,江南到北方的粮食线路就被终止了。于是以察罕帖木儿为首的蒙元军队闹起了粮荒,再加上蒙元朝廷内部复古派与崇汉派内斗,使得粮食分配不均,于是南征的蒙元军队裹足不前,频频吃了败仗。在察罕帖木儿死后,这些军队还分裂成了四支,三支军队为了利益围攻察罕帖木儿的外甥扩廓帖木儿的军队。

徐达和常遇春北伐时,面对的是烧饼缺粮和四分五裂的蒙元军队,即便扩廓帖木儿被誉为蒙元的末代名将,也根本无法抵抗兵精粮足的明朝军队。此时的元军仓促阻止抵抗已经来不及了,扩廓帖木儿能够迟滞明军占领元大都的日期,让北元朝廷能够逃脱明军的追杀,已经是最大的极限了。在这种战略局势下,朱元璋统一全国大趋势已经无人能够阻止,所以明朝成为唯一一个形式上以南统北,实质上以北方兵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朱元璋也因为完成了驱逐鞑虏,恢复汉家衣冠的伟业,在历史上受到极高的赞誉。

综上所述,朱元璋成为唯一一个以南统北的皇帝,但只是形式上的以南统北,根本上还是明朝各方面的北方人的因素在起作用。以北方人为主的军队,不依赖甚至击败南方士绅的军队,控制南方的粮食以制约北方的供给,这些都是朱元璋能够统一全国的原因所在。与别的定都南方的封建王朝不同,朱元璋选择了北方人对待南方事物的手段,这成为其成就大业的关键。如果延续司马睿、赵构等人治理南方的策略,定都南方的王朝根本不可能北伐成功。从这个角度上看,北方人在国家战略政治思维上,是大大优于南方人的。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