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9月19日下午,空军战士王光复发现在长沙附近湘江江面上,十余艘日军补给

如冬评社会 2024-04-29 12:03:58

1944年9月19日下午,空军战士王光复发现在长沙附近湘江江面上,十余艘日军补给船正在航行,没有敌机护航。王光复感觉这是任意发挥攻击鬼子的大好时机。   在1944年的中国,抗日战争已进入最为激烈的阶段。长沙周边地区,作为前线重镇,一直是日军侵扰的焦点。   此时的湘江,流域广阔,经常被用作重要的补给线。   在这战火连天的时候,王光复,一名出生于北京的年轻飞行员,身负重任,驾驶P-40战斗机在天空中守护着祖国的蓝天。   9月19日那天,阳光明媚,云层稀薄,视线极佳。   王光复和他的战友们在湖北恩施的前进机场起飞,他们的任务是搜索并摧毁日军的运输船队。   这是一次典型的战术打击任务,旨在削弱敌人的后勤补给,为前线的中国军队争取更多的战斗优势。   飞机轰鸣着切开长空,王光复率先发现了敌方补给船。   在没有任何敌机护航的情况下,这些补给船如同走在无人区的孤鹿,完全暴露在他们的火力下。他迅速指挥同伴调整队形,降低飞行高度,准备发动攻击。   王光复带领着四架飞机俯冲下去。他瞄准了最大的一艘覆盖着帆布的货船,这艘船显然载满了重要物资。   在他们的机翼下,20毫米的机炮开始射击,弹药如雨点般洒落,密集的火力迅速点燃了帆布下的物资。   火光瞬间点亮了整个船只,随即引发了连锁的爆炸。   在爆炸声中,王光复看到敌人纷纷跳水逃生,而江面上迅速漫开了浓浓的黑烟和火光。   此时的湘江像是被点燃的火河,燃料泄漏引发的大火让水面成了绝境。   随着P-40战斗机的引擎呼啸声划破宁静,四架飞机组成的小队在湘江上空迅速降低飞行高度。   王光复紧紧握着操纵杆,眼睛通过护目镜锐利地盯着目标。他的飞机首先选择了一艘装载弹药的大型补给船,这艘船因装载易燃物质而被他们优先考虑。   飞机急速下降,只见王光复准确无误地按下了开火按钮,20毫米的机炮犹如怒龙吐息,弹药如注在短短几秒内打向了目标。   巨大的爆炸声响彻云霄,火舌和浓烟迅速从船舱腾起,随着连锁反应,一艘又一艘的补给船开始接连爆炸。   王光复的队友们也不示弱,各自选定目标,高效执行。   一时间,湘江上空战火纷飞,爆炸声此起彼伏。火光和浓烟渐渐融合,形成了一片火海,照亮了整个江面,将日落的余晖完全掩盖。   王光复和他的队伍在空中盘旋,反复俯冲扫射,每一艘敌船都成为烈火和浓烟的牺牲品。   敌军士兵惊恐地跳入江中,试图逃离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然而,湘江的河面已被泄漏的燃料覆盖,一旦接触到火星,瞬间燃起了大火。惊慌失措的日军士兵被困在水火之中,他们挣扎着在烈火与冰冷的水流中寻找生的希望。   高空中的王光复察觉到下方火势蔓延之迅速,他迅速指挥队友调整攻击策略。   他们开始对可能存在的幸存敌船进行精确打击,确保不留下任何可能的补给线。   王光复的飞机再次俯冲下去,机翼下的炮火再次吐息,他精确地瞄准了一艘尝试逃离火场但速度较慢的敌船。   随着最后一轮的攻击,整个江面已变成一片炼狱。王光复盘旋在高空,目睹这一切。敌船的残骸随波逐流,燃烧的油料在水面上形成了一片片熊熊燃烧的火莲。   河面上不再有任何完整的船只,只剩下被火焰吞噬的残骸和尸体。   确信任务已经完成,王光复通过无线电与队友们确认所有目标已被清除。他们调整飞机姿态,准备返回基地。   虽然战斗激烈,但所有飞行员均安全无恙,这也让他们对此次行动感到了莫大的成就感。   归途中,王光复回望着身后的湘江,那里火光已大为减弱,但依旧可以看见余烬在夜色中闪烁。这次行动不仅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更是对整个战争进程的一次有力支援。   他们的行动直接削弱了日军在该区域的补给能力,为前线的中国军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资源。   完成任务后,王光复与队友们合并,一同返回基地。这次行动不仅大幅削弱了敌人在湘江的物资补给,也展示了中国空军在敌后深入作战的能力和决心。王光复的英勇表现,让他在战友中的威望更上一层楼。   参考资料: 张洛华,《湘江火狱:1944空战记实》

2 阅读: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