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姐妹都还活着,我却已是孤儿一个

亦瑶谈文学 2024-04-16 12:03:06
犹豫了很久,不知道如何下笔去写这篇笔记。只能说,读完《人世间》之后,内心真的五味杂陈,像是一罐浓烈的酒打翻在心底,呛得很、难受得很。 我猜,告发父亲du 博而使他坐了八年牢的“我”,即使zui终接受了母亲的家规惩罚——数钉子,数得双手流血,但“我”依旧不认为自己犯了多大的错,依旧未感到愧疚,依旧,没有原谅父亲。 “我”的父亲,从书中的描写来看,简直是一个无法被拯救的人。他一生潦倒、轻浮、懒惰、贪婪,不作恶外人,只作践自己和亲人。除了自己,他不爱任何人,家庭责任对于他来说,是累赘,是枷锁。即使是八年的牢中改造,亦未使这个人改变半分。 奶奶因为这样的儿子,气到深夜痛哭,后绝望自 sha;“我”因为这样的父亲,用刀捅向了自己;而母亲,则是将父亲的一件毛衣,麻木地拆了又织、拆了又织,一遍又一遍。 有这样的家人,是痛苦的、折磨的、不齿的、自卑的。 于是,“我”在“死而后生”之后,绝望地愤然地离家出走。特殊时期时,为了过上好日子,不惜举报赌棍父亲,成为了一个“大义灭亲”的英雄。从此,好运一个又一个地降临于他。只是,这一举动,令所有亲人都远离了他: 母亲说:“你个chu 生,去死吧!我永远不想再见你!” 二姐让自己的丈夫来sha“我”。 外公外婆称“我”为猪…… “父母姐妹都还活着,我却已是孤儿一个。” 尽管后来“我”在父亲的遗像面前接受家法惩罚,但我猜,他的内心,自始至终都未曾原谅那个虚荣、自私的父亲。 “痛是直接的,感性的。人们是否远远高估了理性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理性把我们和生活(感性)分离开,带给我们强烈的虚构感,以至于现实的感受变得无关紧要。” 他想到这些话的时候,是否是觉得内心的痛苦未曾被人正视和理解过?人人都只认他为“潦坯”父亲的儿子,无人知晓他其实也是他自己。 读一读吧! 去仔细看看传统中国家庭中被血缘缠绕的巨大裂隙之中的痛苦与无奈,煎熬与妥协,以及由此而生的层层思考。 📖:人间信|麦家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