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不去386旅,刘伯承头疼求助徐向前,徐:你没告他旅长是谁

百年人物志 2024-05-18 09:33:49

百年人物志,每天发布历史类文章。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

1937年8月,八路军第129师成立,刘伯承出任师长,徐向前任副师长。9月,129师出师华北,参加抗日作战。

129师下属两个旅,分别是385旅和386旅。385旅旅部及主力奉命留守陕甘宁,386旅全旅和385旅的一个主力团769团开赴前线。

在华北战场上,日本侵略军疯狂叫嚣着“专打386旅”,一方面是因为当时386旅承担起了主要的作战任务,另一方面则是因为386旅在129师的直接领导下,多次给日军造成重创。因此,在华北战场上,386旅被日军视为主要对手。而华北的老百姓也都知道日本人最怕386旅。

386旅的旅长是大名鼎鼎的陈赓,他在听说这一口号后,高兴得连连大声说道:“让日本鬼子来。”

抗日战争爆发后,许世友在党中央毛主席的帮助下,彻底放下了思想包袱,再次回到党组织的怀抱。

1938年,许世友主动请缨,经毛主席批准,许世友被任命为386旅副旅长,赴前线作战。

其实,最初许世友是不愿意前往386旅赴任的。

许世友曾是红四方面军骑兵师的师长,在长征途中率领全师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作战能力自然毋庸置疑。

当时,由于386旅副旅长陈再道被调往河北工作,因此,副旅长一职出现了空缺,陈赓的压力随之增加。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中央和129师师长刘伯承正在加紧考虑人选。

恰好这个时候,许世友主动请缨。于是,他便被任命为386旅副旅长。但最初,许世友却拒不赴任,令刘伯承很是头疼。

徐向前听说这件事情后,来找刘伯承进一步了解情况。听完刘伯承的讲述后,徐向前好奇地问了一个问题:“师长,你有没有告诉许世友386旅的旅长是谁呢?”

刘伯承摇了摇头,说道:“还没有来得及告诉他。”

徐向前一听,当即笑了起来,并主动揽过了为许世友做思想工作的活,说道:“这件事很好办。”

“怎么?你有办法了?”刘伯承问道,“难不成他听到旅长是陈赓就会来吗?”

徐向前故弄玄虚地回答说:“等我解决完这件事再告诉你。”

很快,徐向前便来找许世友,并开门见山地问他说:“你知道386旅的旅长是谁不?”

许世友傲娇地回答道:“不知道,没兴趣。”其实,许世友拒不赴任并不是嫌弃“官位太低”,他觉得当个副职没有什么实权,打仗不够痛快。按照他的话说,我宁愿当个团长都不愿去当那个副旅长。

听到许世友的回答,徐向前也不生气,他只淡定地张口说了一个名字:“陈赓。”

许世友听后有些错愕,并再次确认道:“陈赓?”

徐向前点了点头,肯定地说道:“对,陈赓,386旅的旅长是陈赓。”

只见许世友一改之前不情愿的模样,高兴地说道:“我马上就去386旅赴任,跟陈赓搭档开展工作。”没想到的是,许世友这时又一副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样子,责怪道:“首长,你怎么能不早点告诉我呢?”

徐向前听罢,看着许世友哭笑不得。

许世友曾经便在陈赓手下当过团长,陈赓虽出身黄埔军校,是我军当时难得的人才。但他本人平易近人,没有丝毫架子,更不因其他同志没上过学、不了解战略战术而看不起他们。相反,陈赓同许世友等人经常一起研究如何打仗。

在与陈赓的交流中,许世友也渐渐学到了很多战略战术。所以,在他眼中,陈赓是一位好领导、好战友。

许世友来到386旅后,一切正如他所料,在陈赓的领导下,386旅已经成为了我军插入华北战场的一支利剑,极大阻滞了这一地区日、伪军的作战计划。

在率领386旅打下一场场胜仗的同时,陈赓也十分重视培养军中干部的军事素质和全军思想政治教育。

陈赓时刻关注着广大指战员的政治动向,一旦发现部队中存在散漫现象和“军阀主义”抬头时,他便立即开展工作,强化部队纪律。

虽然军中不少指战员能够打胜仗、打硬仗,还有丰富的斗争经验,但也受历史原因影响,不少干部文化水平不高,政治水平较低。

因此,陈赓特别重视加强对干部的教育问题。一是要求他们树立自我批评的精神,二是在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上,及时提供建议和引导,三是尤其强调“任人唯亲”的危害。

陈赓在担任386旅旅长期间,军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指战员,许世友、王近山、周希汉等猛将都曾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工作。

在确保政治路线和干部军事素养问题解决后,团结成为了陈赓关注的问题。

陈赓性格开朗,爱开玩笑,乐观豁达的心态也对他的治军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部队在他的影响下,战斗情绪高昂,遇到危险也都乐观冷静。

陈赓真诚地关心着每一位战士,而每一位战士又从心底里由衷地尊敬和热爱他。

正因如此,386旅才会成长为我军的一支王牌劲旅,令日伪军闻风丧胆。

1940年,许世友奉命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旅旅长,在山东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扭转我军不利局面。陈赓则继续留在山西一带。就这样,两人再次奔赴新的战场。

抗日战争胜利后,毛主席应国民党蒋介石邀请赴重庆参加谈判。期间,阎锡山集中13个师的兵力进犯我上党解放区。

陈赓率领太岳纵队坚决反击,给阎锡山集团迎头痛击,歼灭3.5万人,对毛主席在重庆的谈判提供了更多先机和筹码。

解放战争爆发后,陈赓率领二野四纵南渡黄河,像楔子一样嵌入中原豫西地区,既缓解了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的压力,又牵制了一部分胡宗南的部队,保卫了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安全。

这一时期,许世友则担任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司令员,在粟裕的指挥下,先后参加了莱芜、孟良崮等重要战役,并取得了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陈赓又奉命创建我国第一所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为此,他呕心沥血,仅用两年时间,便使得“哈军工”初具规模。

但与此同时,陈赓的身体健康也出现了问题,虽然医生多次叮嘱他卧床休养,但他却一点也闲不住。身体一好转便又奔赴工作岗位。

1961年3月16日,陈赓病逝。噩耗传出后,远在南京的许世友悲痛欲绝,赶往北京参加老首长的追悼会,送他最后一程。

许世友和陈赓的战友情经历了战与火的考验,虽然他们在后来相聚的时间不多,各自忙于工作,但那段峥嵘岁月是他们共同的、最宝贵的回忆。

在担任386旅旅长期间,陈赓以非凡的治军才能,领导386旅打下一个又一个胜仗,创造了属于386旅的传奇。

而尽管许世友在这里待的时间并不长,但依然在他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对他日后带兵、练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意识到,“只有将全军上下凝聚成一个具有高度自觉性的的整体,才能够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参考资料:党史博采·理论版2018年2期、祖国2023年11期

0 阅读: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