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立夏的民间习俗、养生知多少?立夏的由来

同广文汇 2024-05-05 22:43:04

今天是立夏,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更是干支历辰月的结束以及巳月的起始;代表着春季的结束和夏季的开始。每年公历5月5日或6日,当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便迎来了这一重要的节气。立夏在农历上的日期并不固定,通常在每年四月初一前后,这是因为农历是阴阳历,与太阳的运动并不完全吻合。

立夏得名

“立”,是建立、开始的意思。“夏”,在古语里是大的意思。立夏意味着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长大,“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随着立夏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也进入了旺季生长。这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人们也根据节气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方式。

民间习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立夏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民间有许多与之相关的习俗。在古代,帝王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盛大的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还会“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即将上年冬天贮藏的冰赐给百官,以消暑降温。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夏时节,中国只有福州至南岭一线以南地区呈现“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景象;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有春天的气息。

在江浙一带,人们会备酒食为欢,名为饯春。这是因为春光明媚的日子过去了,人们难免有惜春的伤感,所以用酒食来送别春天。崔骃在赋里说:“迎夏之首,末春之垂。”吴藕汀《立夏》诗也说:“无可奈何春去也,且将樱笋饯春归。”在民间,立夏日人们则喝冷饮来消暑,江南水乡还有烹食嫩蚕豆的习俗。有的地方还有立夏日称人的习俗,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祝愿。

立夏养生

除了民间习俗外,立夏养生也是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传统中医认为,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心为阳脏,主阳气。心脏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心脏的阳热之气不仅维持其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有温养作用,人体的水液代谢、汗液调节等都与心阳的重要作用分不开。

立夏这天,许多地方有吃“立夏饭”、吃蛋、秤人和尝三新等习俗。 进入立夏时节,人们的新陈代谢加快,心脑血液供给不足,常使人烦躁不安,倦怠懒散。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补充营养物质,采取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

因此,在立夏之后,天气逐渐转热的情况下,人们应该注意养心护心,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暴怒伤感,以养心阳。同时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西红柿、西瓜、梨等,少吃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此外,初夏之时,老年人气血易滞、血脉易阻,每天清晨可吃少许葱头,喝少量的酒,促使气血流通,心脉无阻,便可预防心病发生。同时也要注意适当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总之,立夏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节气,既有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也有养生保健的重要知识。我们应该顺应自然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保持心情愉悦身体健康,享受这个美好的季节带来的喜悦和幸福。

责任编辑:《智慧中国》阳光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