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孝胥写的“交通银行”,润笔费竟高达4000大洋,凭啥一字千金?

小橘子述文化 2024-05-02 21:00:53

在中国近代书法史上,郑孝胥(1860年5月2日—1938年3月28日)以独特的书法风格占据了一席之地。他不仅是清朝的重臣,诗人,也是一位备受推崇的书法家。郑孝胥的书法成就,其实源于他对古代碑帖的深入研究,他的作品可谓融合了欧阳询、苏轼、北魏碑等多种风格,且不乏个人特色。

郑孝胥的楷书笔法精练,结构紧实而险奇,展现出一种肃穆典雅又不失流美的书风。他的行书则融入了苏轼、米芾的笔意,有着明显的《张猛龙碑》韵味,堪称行云流水,苍劲有力。

他的书法艺术,在当时不仅受到了广泛的赞誉,更是有许多人慕名而来,求其墨宝。

交通银行牌匾的诞生

1908年——交通银行宣告成立,作为中国较早的发钞银行之一,交通银行的创立,一是经营四政收支,二是自办国外汇兑,三是肩负着赎回京汉铁路经营权的重要使命。银行创立之初,急需一位书法大家为品牌赋予文化内涵,就这样,名声显赫的郑孝胥成为了他们的首选。

据资料记载,交通银行创始人梁士诒,由于对郑孝胥的书法仰慕已久,因此特地邀请他来为银行题写牌匾。郑孝胥虽然年事已高,但书法造诣日渐深厚,求字者更是络绎不绝。

他提出的4000大洋润笔费,在当时其实是一笔惊人的数额。这笔费用不仅反映出郑孝胥在书法界的地位,也突显了交通银行对品牌形象的重视。

郑孝胥书法的艺术成就

郑孝胥的书法艺术,不仅是技巧上的炉火纯青,更是在风格上的独树一帜。他的书法融合了苏轼的行书之韵,米芾的“刷字”效果,以及张裕钊的结构之美,从而形成了一种新高度。郑孝胥的楷书,特别擅长笔法的运用,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同时融入北魏碑的瘦劲硬朗,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

他的书法作品,如《魏碑八条屏》等,展现了一种古拙朴茂、雄健有力的风采。郑孝胥的书法,既有严谨的规矩,又不失灵活自如,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美感。他在书法上的创新和变革,使他在清末民初的书法界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沙孟海先生在《近三百年的书学》中,曾高度评价过郑孝胥的书法,认为他的作品能够矫正当时书法界的某些弊端,具有坚挺清刚之气,这足以说明郑孝胥在书法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书法市场的润笔现象

在书法艺术界,润笔费是书画家出售作品时的价格标准,也被称为润例或笔单。这笔费用不仅仅是对书法家劳动的报酬,更是对其艺术价值的一种认可。润笔费的高低,取决于作品的类别、规格以及书法家的名气等多种因素。

郑孝胥的润笔费之所以高昂,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书法技艺超群,另一方面也因为他的名声和地位。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润笔费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现象,不同的书体和尺寸有着不同的定价,而像郑孝胥这样的大家,其作品更是一字千金。润笔费的高低,也成为了衡量书法家成就的重要指标。

郑孝胥的润笔费,在当时的书法市场中可谓是天价。据了解,当时的4000个大洋,不仅可以购买一套四合院,甚至相当于大学教授一年的工资。而交通银行的牌匾,润笔费高达4000大洋,更是凸显了郑孝胥的书法价值。

这种高昂的润笔费,不仅是对郑孝胥书法技艺的高度认可,也反映了他在清末民初书法界的尊崇地位。

写到最后

交通银行虽然已经成立一百多年了,但依然沿用着郑孝胥的题字,这不仅仅是对郑孝胥书法技艺的认可,也是对他作品历史价值的尊重。郑孝胥在某些方面上虽然曾有争议,但他的书法成就,却得到了后人的高度赞叹。

大家如果还有别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和讨论,同时也欢迎收藏和转发。(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0 阅读: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