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出差那些事儿9——中国人上天入地那些事儿(70)

闲云终南 2024-05-06 19:10:38
上回我们说完了航天员太空穿衣那些事儿,就说到了航天员太空吃饭这件大事儿。 为了保障航天员在太空中能正常摄入营养,美苏两国在研制载人飞船的同时,也在同步研究制造航天食品。 那么,最早人们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航天员到底该吃什么、如何吃? 那个时候,所有的研究人员首先想到的就是一个安全性的问题。比如说脆脆的饼干,在地面上吃起来挺好的吧,没事当个零食,宇航员体力消耗大,及时的来上几块,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可是这么一块饼干,就怕在太空中咬下去之后,这些碎渣它可不会掉到地上,不会掉到衣服上,而是瞬间就飘满了整个航天器的空间里。在这种情况之下,清理不够及时的话,没准就会把人给呛着! 所以在这方面,大家首先考虑的是什么呢?安全! 怎么才安全呢? 如果不想让它来回飞的话,是不是让这个食物的容器直接跟嘴接触上去,直接让食物进嘴最好。 所以,第一代的宇航食品就是我们看到的牙膏状的,甭管什么样的好吃的,把所有的东西都给你打成泥,装在一个金属管里,然后放在嘴里,那有什么味道? 只是为吃而吃,这样宇航员都不用长牙,就像小朋友一样,是不是就都可以了? 这样的食品,很多人在参观咱们的航天训练中心的时候,包括去深圳的那个明斯克号航母的时候,都见过。 说实在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是大管的牙膏,或者是大管的颜料,你生让自己的大脑把它跟美食联系起来,根本谈不上。 所以那个时候的宇航员在太空当中最难过的是吃的这方面,实在难以享受到美味的食品。 而且到了太空当中,人的味觉相对于地面会退化,吃的这方面更是难以享受到美味的。 你老给他吃这种东西,心里产生厌烦,他不愿意去进食的,但是没办法,为了安全,只好想到了这个办法。 航天食品可以说是要求最高的食品了,虽然与地面普通的食品一样,都是为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但考虑到太空失重环境的影响,航天食品必须能经受住各种航天特殊环境因素的考验,比如冲击、震动等。所以第一代航天食品就被设计成了牙膏管的样式。这种包装在延长食物保质期的同时,完美的解决了失重状态下食物乱飞的问题。 此外,最早研制航天食品的苏联科学家认为,相比于普通食物,航天食品的标准,应该是具有更丰富的营养和更高的热量,并且进入肠胃后能够快速被人体吸收,所以需要把普通食品加工成高度浓缩且便于吸收的流质食物,以满足宇航员工作所需要的能量。 与此同时,科研人员也发现,宇航员进入太空后,能够像在地球上一样品尝带去的食物,重力并不会影响到食物的吞咽,食管内自动收缩和扩张的肌肉能够把食物引入胃里,并不需要借助重力的作用。 如此一来,航天食物就不一定非要做成管状包装了。 为了让宇航员们切实感觉到在吃东西,科研人员进行了新的尝试。 其实在当时的条件之下,地面人员已经回过味儿来了:我们可能把这个问题想得太过于复杂了,也把宇航员的生命能力想象的太过于脆弱了。 的确,吃口馒头还能噎死人,这个在地面上会发生,在太空当中也会发生,可问题是,这个几率能有多高呢?就算是有一些食物残渣在空气当中漂浮着,如果我们有足够的这个清除系统;或者说航天员注意一点的话,应该也不会成为太大的问题。 现在早期的宇航员,无论是美国的也好,还是苏联的也好,他们都抱怨,我们在上面就是享受不了你们给我们提供的这种食品,虽然说营养足够,但是太影响我们的口感了,完全都是糊糊状的,没有咀嚼的快乐,还有什么吃饭的乐趣啊? 那么太空食品发展得怎么样呢?且听下回分解。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