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欧洲没有充分理由追随美国的对华遏制战略,合则两利

天机调茶局 2024-05-09 22:26:43
近日,香港知名国际媒体《南华早报》刊载了一篇中国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王文教授撰写的评论性文章,文章指出:欧洲没有充分的理由去追随美国对中国的遏制策略。

王教授通过自己在欧洲的访问和与欧洲朋友的对话,感受到欧洲人对自主性的渴望日益增强,并且认为美国试图拉拢欧洲以遏制中国的战略注定会失败。

文章强调了欧洲对经济复苏的迫切需求,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导地位,以及中欧之间在多个领域的合作潜力。

注:作者背景/王文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的教授和执行院长。

欧洲的独立性日益增强

中方今年的首次国事访问选择了欧洲多国,此举在国际舞台上引起广泛关注。为何此时此刻,中方要频繁访欧?在过去的六个月里,王教授四次访问欧洲,走访了包括法国、塞尔维亚和匈牙利在内的九个国家,与上百位欧洲朋友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通过这些对话,他感受到欧洲人对于自主性的追求在增强。

近年来,美国试图将欧洲纳入其对中国的遏制战略之中。

然而,从王教授的交流中看,欧洲对此并不买账。从乌克兰危机开始至今已两年,欧洲的智库和媒体越来越多地反思美国干预欧洲事务的后果,以及北约东扩的连续动作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此外,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未能奏效,反而让欧洲自身承受了更高的能源价格和严重的通货膨胀。

在经济方面,欧元区今年的增长预期不超过1.5%,这让欧洲领导人不得不将焦点转向经济复苏和民生问题。

中国游客的回归为巴黎、柏林、罗马等城市带来了新的经济活力。在法国、德国和比利时本月的12场活动中,我听到的更多是对于中国“产能过剩”的讨论,而非之前所谓的“脱钩”或“去风险化”。中国在电动汽车和太阳能板的生产及销售上的迅速增长,以及建立世界上最大的绿色金融体系,都让欧洲对于低碳发展的承诺面临严峻的考验。

在这种经济和环境双重压力下,欧洲不得不承认中国在气候变化缓解方面的领导作用。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产能占全球的40%以上,电动车销量占全球的60%,太阳能板产量超过全球的80%。虽然这些成就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上给中欧贸易和投资带来了影响,但王教授与当地人的对话显示出欧洲对中国并非无限制的批评,而是无限的需求。

增长的中国需求与欧洲的政治变迁

欧洲对中国的需求包括增加中国游客数量、在乌克兰危机中的中国调解作用、低碳发展与气候变化的合作、加速执行中欧投资协定以及在电动车和太阳能领域的合作。

尽管一些欧洲政客在公开场合对中国持批评态度,但在私下里,他们清楚地意识到欧洲经济对中国的依赖。随着欧洲右翼政治力量的崛起,更多的右翼政客开始关注国内发展和经济增长,这被看作是值得称赞的行为。

在美国的竞选氛围中,特朗普的可能回归引起了许多欧洲人的担忧。

但这也反映出,面对拜登政府未能成功吸引欧洲参与遏制中国的战略,欧洲必须继续走向战略自主的道路。许多中国人开始意识到,尽管中美之间存在结构性和战略性的竞争,中国和欧洲之间并不存在实质性的战略矛盾。

王教授指出,他相信,通过增加交流,包括法国人在内的欧洲人将会摆脱美国中心的思维方式,回归到务实的路上。这是我对中欧关系未来发展感到乐观的原因。欧洲的独立性和对中国合作的需求将是推动中欧关系前进的关键力量。

中欧关系的战略机遇

欧洲和中国作为长期的贸易伙伴,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加深彼此的经济和文化联系。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中欧之间的合作已经远远超出了简单的买卖关系。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日益增强,以及欧洲在维持全球政治稳定中的关键作用,双方有更多的战略合作空间,尤其是在可持续发展和高科技领域。

中国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是技术和创新的飞跃,尤其在电动汽车、5G通信和人工智能领域。

这些技术革新为欧洲提供了巨大的合作机遇,同时也对欧洲本土企业构成了一定的挑战。欧洲可以通过与中国合作,在这些高科技领域获得共赢的结果,同时促进自身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

在政治上,欧洲近年来确实表现出更强的独立性。

尽管受到美国影响,但在处理与中国的关系时,欧洲显示出更多的灵活性和实用主义。在全球多极化和地缘政治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欧洲需要保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单纯跟随其他超级大国的外交政策。

经济上,中国市场对欧洲企业来说极具吸引力。

中国庞大的中产阶级消费群体和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是欧洲企业无法忽视的。此外,中国在基础设施、绿色能源和数字经济领域的投资,对于寻求国外投资的欧洲国家来说,是一次不容错过的机会。中国与欧洲的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

应对挑战,展望未来

面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中欧双方需要更加坚定地推进经济和政治上的合作。

在应对气候变化、经济复苏和全球健康危机等全球性问题上,中欧合作可以成为一个模范。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和欧洲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存在很多共同点,双方都致力于创建一个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未来。

最终,中欧关系的未来将取决于双方能否在维护各自利益的同时,找到合作与共赢的平衡点。

中国对欧洲的开放态度和欧洲对中国的务实政策将是推动双方关系向前发展的关键。展望未来,中欧之间不仅仅是经济合作的深化,更是文化和政治理解的增进,这将使两大文明在新的全球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结来说,中欧关系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不断演变的今天,这种伙伴关系能否顺应时代的需求,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国际秩序的走向。通过增强相互理解和尊重,积极寻找合作机会,中欧可以共同应对未来的挑战,实现共同的繁荣。

0 阅读:45